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大漲之下落袋為安?超百億ETF資金,止盈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吳琦2025-02-13 23:06

部分資金止盈港股ETF。

港股行情持續回暖,部分ETF資金選擇落袋為安。數據顯示,本月以來合計有高達21只港股概念ETF資金凈流出金額超億元。

不過,與紅利資產相關的多只ETF基金份額反而出現明顯增長,這些ETF年內表現不及恒生指數,資金或進行了高切低的操作。目前,ETF資金的操作仍有較為明顯的短線思維,呈現出“越跌越買”、“越漲越賣”的風格。

盡管港股ETF資金出現落袋為安的操作,但是港股通資金流向顯示,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勢頭較盛,本月已凈買入港股金額超180億元,年內凈買入港股金額超1300億元。

超百億ETF資金落袋為安

2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數突破去年10月7日高點,創2022年2月來新高,年內漲幅一度超過21%。不過,港股尾盤跳水,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0.2%,恒生科技指數下跌0.87%。

港股年內表現冠絕全球,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數表現最佳,推高相關ETF凈值表現。

數據顯示,40多只港股概念ETF年內漲幅超10%,最新凈值創階段性新高。拉長時間看,超20只ETF自9月下旬以來漲幅超過50%,持有這些ETF的投資者短期浮盈頗多。

部分ETF資金選擇落袋為安,不斷減持漲幅較高的港股主題ETF。資金流向數據顯示,本月以來,資金從港股概念ETF凈流出超百億元。

具體來看,合計有高達21只港股概念ETF資金凈流出金額超億元。其中資金分別從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華夏恒生科技ETF、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凈流出40.01億元、17.07億元和13.46億元。

港股ETF資金呈現出“越漲越賣”的操作。更長周期來看,2024年9月24日以來合計有7只ETF獲資金凈流出超10億元,其中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資金凈流出金額達到了102億元,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華夏恒生科技ETF資金凈流出金額分別為70.69億元、69.52億元。

實際上,在9月行情爆發以前,港股表現低迷,持有港股概念ETF的投資者損失慘重。不過,投資者采取了“越跌越買”的操作,在港股ETF低位分批不斷買入,以此達到降低持有成本的目的。因此,即便過往港股ETF業績表現不佳,但是ETF的份額卻在去年屢創新高。

高切低,資金凈買入紅利類ETF

盡管部分港股ETF資金出現落袋為安的操作,但是港股通資金流向顯示,華安恒生港股通中國央企紅利ETF、摩根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ETF、華夏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和廣發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ETF等港股紅利主題ETF本月仍獲資金凈流入。

港股市場中,科技、互聯網等公司股價表現強勢,而高股息紅利等板塊表現較弱,甚至沒有跑贏恒生指數,這或是資金進行高切低操作,賣出恒生科技ETF的同時買入港股紅利主題ETF的原因所在。

港股紅利資產受到資金青睞布局,不少紅利相關ETF規模屢屢創造歷史新高。以華安恒生港股通中國央企紅利ETF為例,該ETF份額持續攀升,最新份額規模為21.11億份,相比去年底規模增長76%。廣發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ETF成立于2024年6月底,最新規模是成立之初的1.35倍。

華安基金表示,六部門合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紅利資產受到機構增量資金青睞。相關部門不斷疏通保險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拉長考核周期,明確資金投向股市的比例要求。在全渠道、多維度的大力推動下,測算2025年增量資金或超萬億。險資等資金屬性與紅利板塊低波動、高股息的特性具有更高匹配度,在長債收益率跌至歷史低位的背景下,增量資金有望更多流向紅利板塊,紅利策略中長期的資金面向好。

“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估值處于歷史相對較低水平。”嘉實基金認為,資金逢低布局信號已現。2025年紅利投資大概率仍是市場主線之一,港股紅利ETF可能是幫助投資者乘勢而為、布局中長期趨勢行情的投資利器。

此外,公募基金還在不斷加大對紅利相關主題ETF的布局。如天弘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動指數宣布自2025年2月24日開啟認購,長城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宣布自2025年2月17日開啟認購。廣發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聯接、國泰君安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鵬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招商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動ETF等均于今年結束認購。

外資喊話看多中國股票,南向資金力挺港股

目前,ETF資金的操作仍有較為明顯的短線思維,呈現出“越跌越買”、“越漲越賣”的風格。整體來看,包括南向資金在內,全球資本整體呈現出凈買入港股的趨勢。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勢頭較盛,本月已凈買入港股超180億元,年內凈買入港股資金超1300億元,為近年來同期新高。自去年以來,國內公募主動型基金大幅增配港股,不少公募基金持續增配港股優質公司,提升港股倉位。國泰君安證券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主動管理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實配比例為14.3%,環比提高1.9個百分點,超過2021年二季度。其中,港股的科技龍頭標的獲得主動管理基金的大幅增配,如小米集團、騰訊控股、中芯國際H股等。

此外,近期還有高盛、大摩、德銀、貝萊德、美銀、瑞銀等外資分析師近期紛紛喊話看多中國股票。如高盛認為,中國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于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之間較高的估值差距。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選混合基金經理邢程分析,港股漲幅的大部分是由股權風險溢價的收窄所貢獻,而以美債收益率為錨的無風險利率略有下行和盈利預期上修均貢獻較為有限。

開年以來,科技等成長風格持續爆發,恒生科技指數短期交易過熱,而紅利資產反彈力度較小。

“港股這波大漲,是情緒與資金共振的結果。”中金研究部分析,目前市場情緒已接近2024年5月初高點,技術指標上已接近超買,短期可能有透支現象,更像短期交易性資金的狂歡,投資者內部仍然存在分歧,市場的持續性可能面臨考驗。

未來資金避險情緒或增加,短期紅利板塊或將迎來補漲機會。展望后市,不少機構看好紅利板塊的投資機會。華泰證券認為,當前高股息板塊的交易性機會來自科技資產的交易過熱,配置性機會來自險資等長期資本的偏好。中長期來看,仍是較好的防御型配置選擇。

華安基金認為,國內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環境、經濟弱復蘇的背景均利好紅利策略,市值管理指揮棒下央國企的分紅意愿和能力均較強,港股通央企紅利的股息率優勢顯著配置價值較高。

校對:祝甜婷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