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證券時報官微
雷軍預計,今年小米將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2月14日召開的2025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突破是近年來的一大亮點。自去年產品上市以來,小米在短短9個月內交付了超過13.5萬輛電動汽車,創造了行業奇跡。目前,小米電動汽車的訂單已經排到了6至7個月之后,顯示出市場對小米產品的強烈需求。
雷軍表示,電動汽車業務的成功為小米的整體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他透露,小米將繼續加大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從北京北四環的小辦公室,到全球科技巨頭,過去15年,小米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保持了高速增長。雷軍表示,小米也曾遭遇發展瓶頸,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負增長,內外壓力巨大。在海淀區委、區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下,小米在去年重新恢復了高速增長,增速超過30%。
雷軍預計,今年小米將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自去年以來,股價持續上漲,累計上漲近190%,目前最新市值也站上了11000億港元。此前,雷軍在元宵直播中,回應小米公司市值破萬億時表示,“感謝看好、支持我們的股東們。如果掙錢了,這是大家投資應得的回報;如果短期內有波動,也請大家不要罵我。股價漲跌,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我們能保證的是,一定持續努力工作,全力以赴為股東創造價值。”
在本次大會上,談論小米的成功時,雷軍特別強調了信心和研發投入的關鍵作用。他表示,面對困難時,企業必須堅定信心,相信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為此,小米在2021至2025年5年間投入1050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其中2025年一年科研投入預計300億元,巨額的科研投入顯著提升了小米的競爭力。
“無論我們最近發布的哪一款產品,都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這得益于我們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雷軍說,中關村的企業和企業家們身上都有著強烈的創新精神,這種精神本質上就是創業精神——敢想敢干,敢為人先。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中關村在過去40年中抓住了從PC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每一次機遇,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企業和領軍企業。
成長為全球科技巨頭后,小米也不斷反哺科創生態。雷軍提及,小米的成功也得益于海淀區世界一流的創新環境。作為一家從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發展起來的科技企業,小米不僅自身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還通過生態鏈計劃孵化了100多家生態鏈企業。其中,已有十幾家企業成功上市。
據悉,2025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還發布了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規模達100億元。至此,科技成長基金總規模增至200億元。三期基金將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并且適度向成長期和中后期進行一定的擴展,緊密圍繞“1+X+1”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實現基金對海淀產業賽道的全覆蓋。通過與市場化投資機構的廣泛合作,擴展投資朋友圈,布局覆蓋普及企業全成長周期的中資、天使、VC、PE、并購和S基金組合。
“科技成長基金到目前已經是第三期,一期基金設立于2019年,總規模是50億元,二期基金設立于2024年,目前已公示合作子基金11家,首批簽約的5家投資機構前期累計已投海淀項目數近300個,投資金額超百億元。”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服務體系建設處處長劉釗介紹,本次投入的100億元資金將撬動、放大社會資本合作市場優勢機構,加大創新資源供給,培育海淀優勢產業,系統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關村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人工智能產業高地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也在當天發布。《措施》計劃每年安排攻關投入、算力補貼、數據獎勵、場景支持等資金支持超10億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措施》提出“強化人工智能算力高效供給”“拓寬高價值語料供給渠道”兩項措施。每年安排算力補貼最高3億元,降低大模型企業創新成本。每年安排數據獎勵最高5000萬元,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支持人工智能高端數據標注基地建設,給予最高1億元資金補貼,著力培育數據標注新業態。
同期發布的《中關村科學城集成電路流片補貼申報指南》面向海淀區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業務的企業,支持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開展多項目晶圓(MPW)或工程產品首輪流片(全掩膜),單個企業補貼最高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