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工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若此次IPO成功,劉強東將再收獲一家上市公司。京東工業是京東集團旗下面向B端的一家輕資產公司,主要為工業領域客戶提供技術服務。2022年至2024年,京東工業收入從141.35億元增長至203.98億元。
京東工業沖刺港股IPO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工業是京東集團旗下專注于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的子集團,成立于2017年7月。通過踐行全鏈路工業供應鏈數智化,京東工業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為客戶實現保供、降本、增效;致力于在供應鏈中打造一條鏈接供需雙端、橫跨不同行業、兼容不同類型物料的數字高速公路,讓數據多流動、讓商品少跑動,實現產業成本和效率的持續優化。
自2017年起,京東工業布局專注于MRO采購服務的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經過多年發展,京東工業已成為中國MRO采購服務市場的最大參與者。灼識咨詢的資料顯示,按2024年的交易額計,京東工業為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最大的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4.1%。
近日,京東工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美銀證券、高盛、海通國際。
據了解,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旗下已擁有京東集團、達達集團、京東健康、京東物流、德邦股份等上市公司。若京東工業此次成功登陸港交所,劉強東的資本版圖將再度擴容。
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京東工業營收分別為141.35億元、173.36億元、203.9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34億元、0.05億元、7.62億元。
據招股書,京東工業主要通過向客戶銷售工業品及提供相關服務獲得收入。2022年至2024年,來自商品銷售的收入分別為129億元、161億元、192億元。
IPO前估值67億美元
京東集團自2014年上市后,劉強東就開始著手以京東為孵化器,分拆成熟業務,“用更多的業務復制京東模式,再造一個京東。”
2020年12月和2021年5月,京東健康、京東物流先后在港交所上市,兩次分拆上市均采用了搭建VIE架構的方式對境內經營實體進行控制,母公司京東集團均保持對子公司的控制權。
據招股書,2020年8月,京東工業獲得由GGV紀源資本、紅杉中國及PE等公司在內的2.3億美元A輪優先股融資。
2021年1月,京東工業獲得包括Domking及GGV紀源資本在內的1.05億美元A—1輪優先股融資。
2023年3月,京東工業完成包括Mubadala、42XFund、M&G、BPEA EQT及紅杉中國在內的3億美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約為67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IPO前,JD.com通過其全資子公司JD Industrial Technology Limited、JD Industrial Technology LLC及Magical Brush Limited持有19.44億股股份的權益,合計約占已發行股本總額的78.84%。
有望受益行業高景氣
京東工業所處的行業為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行業、以MRO為主的工業品采購服務行業。工業品包括用于制造和更換用途的零件和在制原料,以及工業企業用于日常運營的非生產性工具,包括MRO產品(Maintenance維護、Repair維修、Operation運行,即支持生產或業務運營但不會成為最終產品一部分的商品)以及BOM產品(電子元器件及中低壓配電系統等產品),目前京東工業數字化采購平臺上提供的商品品類正在從通用MRO產品拓展到專業MRO產品,并正在向BOM產品滲透。
據灼識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規模以交易額計為5000億元,預計2022年—2027年復合平均增長率25.6%,維持高速增長。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是指向工業品供應商和客戶提供的,通過數字化簡化采購等流程以提高供應鏈可靠性,降低顯性和隱性成本及提升效率的技術與服務。2022年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滲透率為5.2%,預計在2027年將大幅增至12.9%。
據灼識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MRO采購服務行業合計市場規模3.7萬億元,預計2022年—2027年行業復合平均增長率為5.8%,其中數字化MRO采購服務復合平均增長率預計29.2%,市場規模有望從2022年的3000億元增至2027年的1萬億元,數字化滲透率有望從2022年的7.8%增至2027年的21.3%,數字化成為MRO采購服務的增長動能。
西南證券認為,京東工業所處的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行業高度分散,公司市場份額第一,且提升潛力巨大。京東工業數字化MRO采購服務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京東工業受益于先發優勢,包括領先的客戶忠誠度、行業專業知識和產品知識以及扎實的履約網絡等。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