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為何用電量與經濟增速“對不上賬”?“多用”的電都去哪了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馬晨晨2025-01-22 11:36
電氣化程度提升和新興高耗電行業快速增長是主要原因。未來幾年用電量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可能會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國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985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此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4.9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

如果將這兩個賬單進行對比,不難發現用電量的增速明顯超過了經濟增速。用電量是反映經濟增長的晴雨表和溫度計,為何兩者之間卻出現了明顯的溫差,“多用”的電都去哪了?

電力彈性系數連續四年大于1

其實,用電量增速與經濟增速不完全同步的情況,從“十四五”初期以來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國家統計局的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0.3%,GDP增速為8.1%;2022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比上年增長3.6%,全國GDP增速為3%;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GDP增速為5.2%;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8%,GDP增速為5.0%。

可以看出,“十四五”以來全社會用電年度增速持續高于經濟增速,同時兩者差距基本在2個百分點以內。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電力行業人們通常用“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概念,來描述電力消費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比例關系。當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代表電力生產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大于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當系數小于1則代表相反關系。

林衛斌認為,之所以國內用電量的增速持續超過經濟增速,主要是受兩方面原因的影響:一是交通、工業和建筑等領域電氣化程度持續提升;二是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高耗電行業快速增長。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8.1%,較2020年高出2.6個百分點,總體位居國際前列,預計2030年全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有望達到35%。

而在電氣化方面,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全國每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數量,從2019年的120萬輛增至2024年的1125萬輛,呈高速增長態勢。

除了多領域的電氣化程度加深以外,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高耗電產業的崛起,更是不可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電聯向第一財經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二、三產業及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點分別為0.1、3.4、1.8、1.5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49.7%、26.3%、22.7%。可以看出,第二產業是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支撐力量,其次是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

二產三產變化幾何

產業結構的變化是驅動用電和經濟關系變化的關鍵力量,而用電消費的特征也可以折射出產業發展的新特點。

南方電網公司戰略級高級技術專家吳鴻亮等人近日撰文提出,我國第三產業比重2016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且不斷提高,但2024年第二產業經濟比重再次提升。第二產業是用電的主力,每萬元產值用電(1400千瓦時)約為第三產業(300千瓦時)的5倍,這是造成用電量與GDP增速背離的重要原因。

中電聯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第二產業用電量6.3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

其中,在“兩新”(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動下,設備制造和部分消費品等行業用電均表現出了較快增長。具體來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4個行業用電量增速超過10%。同時,食品制造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家具制造業3個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速超過8%。

因耗電基數大而備受關注的高載能行業,用電增速則在今年有所回落。數據顯示,四大高載能行業2024年用電量同比增長2.2%,增速比上年回落3.1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用電量同比分別下降1.0%、2.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3%、6.5%。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2024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0.3%,明顯高于同期制造業平均增長水平。經濟增速方面表現同樣不俗,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7%,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

吳鴻亮等人分析,高技術行業產能擴張和研發強度較大,具備高電力需求和發展期經濟效益尚未充分釋放的特點,所以行業的用電增速高于經濟增速。他同時提醒,制造業中例如新能源行業的快速增長存在隱憂。目前光伏等行業以“高產能、高庫存、低價格”為特征的無序競爭此起彼伏,導致“量增價跌”,呼吁行業有序發展。

除了第二產業外,第三產業的增長也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2024年,全國第三產業用電量1.8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9%,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快速發展帶動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21.7%。

盡管互聯網等服務業當前的用電量占比不大,但是后續的潛力十分可觀。北京理工大學近期發布的《數據中心綜合能耗及靈活性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一些重要經濟體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已超過其社會總用電量的3%;預計到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將占全社會用電量的4.8%左右。

“新常態”下如何應對

多位行業人士認為,未來幾年用電量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將會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真正的挑戰并不在于兩者體量和增速的差異,而在于經濟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變化,在于如何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優化電力的供需關系。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等人近期撰文提出,新的產業結構和高溫等外生因素影響下,“電力彈性系數”會有變化,但扣除這些因素影響后,和經濟增長情況仍基本匹配,依然可以作為衡量和驗證經濟增長績效的指標。

據郭磊等人估計,在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制造項目的政策背景下疊加后續氣溫漸退,近年的1.2-1.3倍可能仍會是電力彈性系數的大致中樞。同時,如果全球高溫是一個中長期趨勢,它對于生產、消費及用電量的結構影響仍需關注。

有機構預計2025年中國電力需求將增長6.5%,增速低于2024年,但仍將超過整體GDP增長。需求的上升來自高端制造業,如汽車和電子產品,以及服務業。預計這些行業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與傳統的能源密集型制造業相比,它們受經濟放緩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面,由于異常炎熱的夏季,2024年家庭需求增長超過預期,預計今年將放緩。

一位來自地方電力部門的政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盡管從全國范圍內來看,電力供給與需求基本匹配,但是局部地區的供需不平衡狀況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以外來電為主的東部省份,盡管有“西電東送”的政策保障,但是西部省份也希望將更多電量尤其是新能源電量留存本地以發展經濟,這使得東部地區電力供應開始謀求“自食其力”。海上風電是重要的發電增長方向,但也面臨用海審批等嚴格限制。

此外,統計層面也存在優化空間。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在近期組織的一場研討會上介紹,后續要進一步做好5G與數據中心、新質生產力、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的用電監測分析工作。他提到,目前,電動載人汽車產業鏈中的新能源整車制造環節、太陽能電池產業鏈中的光伏元器件制造環節在電力統計中有單獨分類,但電池制造分屬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行業,暫未單獨計列分類。“要進一步完善數據統計分類,推動數據分析更有效地反映和服務經濟產業運行。”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