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協1月22日公布的2024年12月期貨公司總體經營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國共有151家期貨公司,分布在29個轄區。2024年12月交易額57.34萬億元,交易量6.86億手,營業收入48.02億元,凈利潤7.04億元。
期貨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全年,期貨公司營業收入412.93億元,超過2023年水平(400.90億元),增幅約3%;凈利潤94.71億元,與2023年(99.03億元)相比有所下降。
回顧去年期貨市場交易情況,2024年全國期貨期權市場成交額創新高,年末持倉量創新高。格林大華期貨首席專家王駿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全年共上市15個新品種,期貨期權市場表現活躍、板塊輪動、企業避險需求上升和投資性交易活躍等因素均推動了期貨期權市場整體交易規模上升。
“反映至行業經營情況上來看,全國期貨公司整體營業收入上實現了正增長,達到近413億元。”王駿表示,總體看,期貨公司各項收入總體呈現增長,但期貨公司整體凈利潤相比2023年微降,主要受去年市場利率普遍下降、行業自有資金投資盈利下降、經營成本保持剛性、人力及IT技術投入增加、行業整體利潤來源仍以經紀業務為主,以及期貨公司創新業務利潤占比仍不高等綜合影響。
浙商期貨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屈曉寧認為,去年期貨公司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利率下行影響,收入增長得益于行業服務實體產業,以及四季度A股市場回暖帶動股指期貨交易量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去年全球經濟局勢風云變幻,國內經濟發展企穩回升,期貨行業經歷著一定程度的洗牌,行業分化越發明顯,頭部公司集中度越來越高。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期貨公司對產業客戶服務越發深入,場外業務收入逐漸成為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屈曉寧說。
展望2025年,王駿預計,在新“國九條”和國辦轉發47號文的指引下,在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和進一步復蘇的背景下,2025年期貨公司營業收入將在2024年的基礎上小幅增長,凈利潤或可破百億元大關。從利好行業發展的因素來看,今年各家期貨交易所仍將推出新品種,實體企業風險管理需求也將繼續增加。同時,涉農主體風險管理意識強化及產業鏈多品種套利和期現交易量也有望日益增長。此外,投資者期貨投資理財需求上升,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擴大等均可驅動我國期貨期權市場進一步向好。